80年代初,我国低压电网用户使用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用机械式开关进行人工投切电容器的模式,其固有的缺点是投入时涌流大,切除是产生过电压,电容器使用寿命短,并随时有过补现像,往线路返送无功,造成冲击负荷电压质量。
90年代初期使用无功功率补偿以交流接触器的吸合进行投切电容器,其缺点是接触器频繁吸合,且接触器的触点易损,无法跟踪负荷的波动进行投切,难以改善冲击负荷电压质量。
自95年下半年,电力部在全国电力工作会议及全国电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技术、经济、辅以法律手段管好全国电网,提高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的运行水平,把大力降低线损和提高供电质量放在首要的地位,并作为电力企业达标考核的指标。
于我国电网线损率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发电到用电,在高低压配电线路损耗的电量高达25%以上,其中低压电网的损耗更大。如何采取技术手段,做好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以大幅度降低线损率,提高供电质量,充分挖掘现有配电设备容量的潜力,以及实现无功潮流优化分配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是当前电网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 |